搜尋此網誌

2011年10月12日

記巴西無地農6-MST與巴西農業概況

(續上篇)
我們三個都來自MST的「生產、合作與環境部門」,這個部門在MST的工作主要是在協助漸趨穩定的佔領區運用生態農法來進行生產的工作。目前在巴西24個周內分布約有35萬個已完成佔領,進入屯墾的家庭。組成了400個生產、商業與服務組織,79個農業生產與畜牧合作社,其中有集體的與半集體的(集體的意即所有的生產機具由合作社擁有,半集體則指部分生產機具由合作社擁有)。其中包括50個貿易、行銷與服務合作社、28個技術支援合作社、4個信用合作社(大眾銀行)。除此之外,我們也組織農產加工廠,現在有140個中小型的農村製造廠,在各個屯墾區進行蔬果、乳製品、穀物、肉類與果醬/果糖加工。

針對不同的作物,我們組織了各種「生產鏈」,這些生產鏈包括「牛奶:31個合作社,產量:一天250萬公升,一天加工80萬公升;豆類:40個合作社,一年產7千2百噸;米:11個合作社,一年生產1萬5千噸;有機米:2010到2011年間,一年產1萬2百噸,一年加工7千噸;魚類:8個合作社,一天可產5噸」。其中魚類的生產鏈是比較新的,主要都在聖保羅州。以上提及的這些生產鏈每年創造了新台幣850億的產值。其他的生產鏈還包括:蓖麻與向日葵(生質能源)3個中央土地改革合作社(CCAs) ;木薯,38個合作社;玉米,42個合作社....等許許多多相關作物的生產鏈與合作社。

透過合作社與生產鏈的模式,我們將農業產業化,也就是將農產品加工 ,提高其產值,例如一些地區(如,可亞納)有乳製品的加工廠,他們將牛奶加工成乳酪或奶油。還有灌溉稻的加工,我們在美濃見過許多十分先進的米加工機具,我們在巴西所使用的比較起來就比較陽春,規模也沒有這裡的農場這麼大。

做生產其實我們本著捍衛「糧食主權」的信念,這是MST加入的一個農夫組織「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一直強調的價值,「糧食主權」的意思就是:「人民、國家或聯邦為了捍衛他們自己的農業政策、糧食與作物以及飲食文化的權力」。為了捍衛這權力,我們推動「國內小農之產品有送入本國市場的優先通路」的抗爭,之前提過,大部分農企業所產出的農作物已經不是「糧食」,而是為了進入全球市場的「商品」,它不餵養巴西國內人口,反而成為他國的飼料或原料。而跨國的大型零售商,例如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在巴西國內的商場也優先都販售著遠從歐洲、亞洲來的農產品。不但擠壓了本地小農的生存空間,也造成許多其他環境問題(例:長途運送不符合減碳原則),因此我們也曾經到沃爾瑪賣場去示威抗議,表達我們的意見。

另外一個運動是推動「當地食物餵養當地人口的全國學校餐食計畫」,在這個運動中,我們持續向地方政府建議與施壓,希望他們立法規定各級學校甚至政府機關都必須購買相當比例的當地作物做為餐食的原料,這個運動在最近幾年終於有點成就,我們說服政府,各級學校或機關所需的食材中的30%,必須向當地小農購買。

我們追求的是真正的土地改革,目前已有約9萬個家庭(約40萬人口)居住在佔領地。我們也本著實踐生態農業的精神,進行農民訓練課程,課程方式十分多樣,包括戲劇、音樂、詩歌都可以成為教學方法。課程的學習是平行的,是種「知識共構」的過程,而非由上而下的垂直、單向教學。在實踐生態農業並兼顧糧食主權,我們認為種子是人類的共同遺產,因此針對保存種子的工作,我們每年生產超過5噸的有機種子,生產了107種不同品種的蔬菜種子和花生,在巴西南部三個州(RS, SC, PR)有超過2000個家庭參與種子生產的相關工作,這些工作為這2000個家庭增加了20%的收入。我們有一個叫做BioNatur的機構,專門生產有機種子,每年也都會舉辦種子節(Festa Nacional Das Sementes Crioulas),讓農民可以交換經驗,甚至交換種子。在保種的工作中,我們邀請農民加入我們的研究和調查,藉由他們的經驗讓我們的研究調查可以更完整,也經由討論分享的過程,共同建構知識。

在一些比較靠近森林的營地,我們會採用生態農林複合的方式來經營,巴西的森林法規定每塊農地都要留下一定比例的自然保留區,也就是每個農地都必須包括一部分的林地來保持水土,但可惜的是,這個法律即將改變。除了在樹蔭下種植咖啡之外,我們也在林地中交錯著種植香蕉、鳳梨。也推廣人們種植Pupunha來取代生長較不易的Jussara/Juçara(兩種都是巴西人常食用的棕梠類植物,pupunha可食用的部位為其果實與頂芽,jussara可食部位為其嫩莖),減少人們到原始森林裡過度取用野生的jussara。並利用自然演替的方式讓農林複合的田地自然達到穩定平衡。

在畜牧方面,我們採用Voisin提出的「合理的放牧」法(rational pasture)來進行,簡單的說就是將放牧區分成好幾區塊,輪流使用不同區塊,維持地力以提供動物更多食物與活動空間。

最後,我想強調我們的運動圍繞在一個大方向,那就是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擁有取得健康食物的權力」。農地的相貌應該是多元的,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大量栽種的單一作物並非我們所樂見,尤其巴西出現許多砍伐原始森林改種水需求量大的桉樹(Eucalyptus),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像,也改變了當地的水文。一個健康的農田應可供應家庭的各種需求,是全家可以一起工作、分享生活的所在,她供應更多的工作機會也供給更多樣的食物。我們不樂見幾公頃單一作物的農企業田地,通常只有不到十個人開著機器完成所有的工作,土地上種植出來的不是餵養當地人口的「食物」,而是全球期貨市場裡的「商品」,甚至只是企業口中的幾個「數字」。

我們認為健康的農地是可以供給農人快樂、安全的工作場所,而不是像現在巴西的甘蔗種植業,巴西蔗農現在可能是國內工作環境最不良的一群,基本薪資也是最低的,這個產業有許多問題。我們希望農人們可以在自己的農地獲得溫飽,透過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在農企業的耕作模式中沒有農人,每個人都是工具。他們沒有自己的地,也不會有自主權。

我們追求土地改革,為了社會正義與人民主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