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後常常繞著煉油廠旁的捷徑跟媽媽一起去做瑜珈,回台灣後也常走這條路去找住在楠梓的生,記得第一次帶他走那條
每次經過工業區就會想起小時候去佛光山遠足的時候,老師要我們大家回來都要寫一篇遊記,那時候老師說我們可以試著描寫窗外看到的景色,路過路竹工業區時可以寫工業區的燈火通明,煙囪冒出團團白煙,很漂亮之類的。我真應該把國小的作文簿翻出來好好複習那時候老師是如何教我們美化污染源的,因為我記得我的確用了老師舉的例子描寫了工業區的景象。
想想我的童年好像一直離污染源不遠,記得小學旁邊有一條黑水溝,又髒又臭,後來一段被填掉畫停車格,另一段則是早就被填了蓋「違建」(剛畢業時做了一點小訪談有關這件事:曹公圳的美麗與哀愁),每次放學排路隊經過它時,總是快步通過。直到某天,跟爸媽一起路過時抱怨了一下,他們才提到以前這裡是一條美麗的小溪,放學都會來這裡玩水,還有很多人在裡面洗衣服、洗澡。對我們這輩的小孩來說,她就是一條臭水溝,然後長大後因為捷運開通被市政府清理後變的很人工化的一條漂亮一點,不臭的水溝。對我來說,她已經不是一條自然悠遊的河流。在我的記憶中,我住的地方,沒有美麗的河流,甚至沒有美麗的沙灘,這些地方都很遠很遠,我們都要坐車好幾個小時才到的了。乾淨的環境真的離我好遠好遠。
甚至到現在,前幾個月搬離原本的家住到另一條更大的水溝旁,她的顏色比墨汁還深!發出的臭味更是在幾公尺外就能聞到,河畔的小步道充斥著垃圾、狗屎,這都是有一天跟著爸媽帶著小寶晡一起去散步時發現的。這裡的房子都是面對這條大水溝而建,照理來說應該是擁有'great view'的高級住宅。這裡的人似乎都習以為常,大家每天每天都繞著這條大臭水溝運動散步,有不少人也順便將家裡的垃圾載到比較偏僻的步道路段堆放,每個人習以為常。我帶著小寶晡邊跑邊覺得難過,為什麼我們留給小孩子這樣子的景象?為什麼他們要跟我們一樣不知道什麼是美麗的河流?我於是一路邊運動邊敎兩歲的她說:「污染臭臭!我們不要臭臭的水!」她喊的很盡興,但我真覺得我們這些大人都在做什麼?為什麼讓我們的下一代,一代接一代,承受這樣的環境。
後勁反五輕不久前滿了二十年。這也表示他們已經忍受污染的空氣和水整整二十年了......記得小時候曾經在電視上看過林園鄉親反三輕和後勁反五輕等等抗議造成污染或破壞的公共建設(如:焚化爐、基地台、水庫)的新聞,爸媽總是會說他們只是要錢,如果大家都這樣不要蓋不要蓋那這些工廠要蓋在哪?國家要怎麼發展?也許有些人真的只是想要爭取更高的補償金,但我相信對很多的人來說追求乾淨的家園是更重要的,我在台西遇過一群這樣的人,在美濃跟這樣的一群人相處,在後勁這樣的一群人還在跟惡劣的環境搏鬥。民國104年五輕應該停工,希望這次我可以為這個地方盡一點力量。
二姐小姐,我比妳幸運一點,最後一條乾淨小溪的記憶是在我幼稚園的時期,我記得,幼稚園旁邊有一大片的稻田,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小溪裡有魚,有福壽螺.......我也常常在那條小溪裡玩耍,真的是有過上一段「野孩子」的生活。
回覆刪除聽爸媽講小時候哪裡多乾淨,哪裡又多美麗的時候,我還真是羨慕她們,希望小寶哺也能有這種記憶講給她的下一代聽。
至於「補償金」,這個問題在林園一直沒有被解決。很多同學都很悲哀地說,在林園活得下去,還有哪裡不能活?大多數同學家裡,都靠中油吃飯,她們就算想反對,好像也無力反對;說是接受嗎?又好像是被強迫。這樣的情形,總讓我想到佛經上提過的「無間地獄」,求出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