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前方馬路的潛在土石流危機
到的第二天晚上招開班親會與家長會
第一次跟部落裡的大人接觸 更認識小朋友的背景
班上比較輕鬆的閒聊結束後
大家移動到視聽教室招開家長會
一開始就因為為了雨季的遷校連署文件引起家長不滿
起因是因為校長和主任到教育局開會的結果決定在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或雨量達200mm得以構成下山安置的條件
而有些老師擔心被土石流危險區圍繞的學校根本捱不住梅雨季更別提颱風季的雨量
為了小孩的安危想要連署向議員陳情希望可以在雨季來臨前先行遷移下山安置
但因為要求大家連署時並沒有詳細的說明
後來被家長發現是有關遷移下山的問題時引起很大的反彈
家長認為學校來陰的 老師們想要下山不敢明說要用這種方式
甚至有些家長情緒激動到連「你們不想教就不要上來」這種話都說出口了
聽了很令人難過,在這個偏遠山區有老師願意來甚至在旗山安置時期還陪著小朋友和家長們在旗山租房子
回山上前下了一陣雨大家也不畏艱難的回到工作崗位
但家長竟然說出這麼情緒化的字眼
我很佩服這裡的老師們
但也不可否認真正想在這邊「犧牲奉獻」的沒幾個
甚至連在校長主任身上我也看不到什麼為鄉里服務的熱忱(雖然不是里長伯)
我也知道在山上教書對他們就是工作 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追求安定生活的權力
但學校裡感覺就是少了點什麼
跟村民的互動也不是很好 也許有些歷史淵源造成家長對學校的不信任
校長對於家長的指責更是將責任一把推回發起連署的老師身上:「這不是學校的立場,這單純是老師們的意見」
那我請問 學校的立場代表的是校長的個人立場嗎?
在我一個外人看來 真的很心酸 遇到這樣的上司
這些老師讓我不禁聯想起茶房泰文學校的老師
跟泰文老師一直都不熟 不知道他們懷抱怎樣的心情在那個更偏遠的山區教書
台灣的老師真的不好當
茶房的居民們對肯到他們村裡教書的老師都懷抱著滿滿的感激 不知道這裡的居民是否體會過?
在部落裡學校教育在大部分機能失調的家庭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但學校與村民間的互信若不能重新建立起來 教育要如何協調?
村民們反對提早遷村 因為不願意跟孩子分開兩地 並且覺得下山只要一開水就是錢
一位資深的老師表示 如果把梅子都收完之後 家長下山安置的意願會比較高
畢竟雨一下來路是一定會斷的 但是如果沒有處理的配套措施 斷路斷水斷電事小 如果造成土石流後果不堪設想

危險就在不遠處
目前的問題除了村民與學校之間消失的信任感之外
村民並沒有一個災難自救會之類的自治組織 因此沒辦法先做出事前的避難規劃和應變措施
所以都是被動的等政府動作 這是比較令人憂心的地方 而教會也因為教派分歧無法有效的整合村民的力量和意見
家長會長也沒有特別想要做什麼的感覺(聽說他也已經住到大愛村裡了)
總之 學校似乎是個可以統整的單位 但卻得不到村民的信任 無法做任何的事前預防
這次家長會除了家長的反彈之外 對於面對雨季的應變措施並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討論
這個雨季 岌岌可危的世外桃源該何去何從?
延伸閱讀:遷校、復校?樟山國小、桃源國中命運未知數 (莫拉克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