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4月24日

小探瑞典語中有趣的文化現象 (上)

門外漢最近覺得自己的瑞典語大有進步,感覺就要一飛沖天了!雖然耳包還是滿嚴重的,但越來越能掌握這語言的感覺真不錯。昨天發現跑步時背詞性變化好像滿不錯的。

這幾個月的觀察下來,發現其實瑞典人有些性格跟華人滿相似的,例如瑞典語中有個很重要的詞"logam",我的瑞典媽媽在我們第一天見面時就告訴我,在瑞典會常常聽到,瑞典人很愛用這個詞。logam其實就是不多不少,不大不小剛剛好的意思,有個瑞典朋友直接用"the middle way"來解釋這個概念,就是我們也很愛說的「中庸」。瑞典人不喜歡高調,不喜歡炫耀,一切都要剛剛好,房子不能太大,車子不能太貴,成績不能太好,不可以跟朋友炫耀自己兒女的成就,有錢不能炫富,連生活的城鎮都要「大小適中」(非常主觀的認定)。我曾經問我瑞典妹妹們,那小孩子在學校不就都不能讓同學知道自己成績很好?他們說中學階段還真是不敢讓大家知道自己比較聰明,藏成績單的都是功課好的,沒有人想當突出的那個。但到了大學就比較明顯了,大家比較能表現自我一點,但還是時時刻刻會記住要logam。我看,行中庸之道,瑞典人可比我們更戒慎恐懼啊!

瑞典語有一個很令我驚訝的親屬稱謂系統,是在其他西方語言中所沒見過的,瑞典語的親屬關係分的滿詳細的,長輩們都會細分是屬於父親或母親的親戚,也就是說,瑞典語中也有「阿公、阿媽、外公、外婆」這種系統,farfar就是爸爸的爸爸,farmor就是爸爸的媽媽,morfar是媽媽的爸爸,mormor是媽媽的爸爸,然後爸媽的兄弟姊妹也會被細分,但沒有年齡高低,例如farbror就是爸爸的兄弟(不知是叔或伯),farster是爸爸的姊妹,morbror是媽媽的兄弟,moster就是媽媽的姊妹(就是姨。寫一寫才發現中文也把跟女性有關的親屬關係簡化了,姑、姨、舅都沒有大小!好過分!),到堂表兄弟姊妹就一律稱kusin了。我發現時非常興奮,當所有的同學都很疑惑的時候,對我們這種來自親屬稱謂複雜五百倍以上文化圈的人來說,這簡直小菜一盤。老師說以前丹麥和挪威(記得嗎?他們跟瑞典語很相近)也會這樣細分,可是現在只剩下瑞典人繼續延用。瑞典人還滿重視家庭關係的,雖然大家常相處可能會起摩擦,(就算真的想殺了彼此還是要走中庸之道,裝作沒事那樣)但我目前認識的瑞典人(都是中南部的鄉親)都會定期跟家人聚聚,也聽過瑞典人批評把父母丟到養老機構就再不去探望的那些子女。

瑞典語中還有個好玩的現象,就是沒有尊稱格,也沒有像法語那樣複雜的敬語系統,好像有專門跟皇室成員用的比較「高級」的詞,但除此之外沒有特別的階級。這點跟英語滿像的,但瑞典人是真的非常沒有高低之分,在學校直接叫老師的名字,first name,不是姓氏,連個Professor都不用加,當然也不要叫他們Sir或Ma'am,會很尷尬。小孩可以直稱長輩的名字,有些人甚至不希望小孩子叫他們姑姨舅叔伯的,因為這樣就產生了階級或權力關係,或是單純不想自己被叫老了。兄弟姊妹之間更不用說,當然是直稱名字。很多人可能覺得美國人在社會關係上已經算是很放鬆的,但很多美國朋友還被瑞典人嚇到,很不習慣。千萬不要以為瑞典社會是完全無階級的,在某些行業中,階級還是很根深蒂固的,例如在醫院,我的瑞典妹妹就叫苦連天,資深醫生就像神一樣,但在政治圈的另個妹妹卻如魚得水,因為政治圈走在時代的尖頭,追求開放平等,從20出頭到70幾退休人士都一起工作,沒有倚老賣老或男/女權至上這種事。

大家休息一下,下集再聊...

2015年4月9日

門外漢的瑞典語入門

學期已經進行到下半段,我也完成了瑞典語初級一,這個語言真是越學越有意思,除了發音和文法非常不同於我學過的任何語言之外(學過,但不是全都學起來:法、義、西、葡、英、日、泰、客,大部分都是拉丁語系),這語言裡所蘊含的文化也非常有趣。

大家一定會想說,瑞典語?我從來沒聽過瑞典語到底聽起來怎樣,不如就來聽聽木蘭說瑞典語(哈)


瑞典語屬於北日耳曼語支,跟丹麥語和挪威語非常相近,懂瑞典語也可以懂丹麥語和挪威語,冰島語也是這組的,但保留了更多維京語言,所以不太能跟瑞丹挪相通,但就算說可以互通,很多瑞典人聽不懂丹麥語和挪威語,對丹麥人和挪威人來說,瑞典語相對容易懂。這其中的奧妙我也不太了解,應該是口音的關係吧。

對德語人士來說,閱讀瑞典文幾乎可以懂八到九成,甚至更多,文法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如果你瑞典語班上的德語區同學很厲害,千萬不要以為他們比較聰明,單純是因為語言相近度極高(但有些德國人是真的很聰明啦),坐他們旁邊雖然可能壓力很大(因為他們學習進度神速),但也可以不用查字典,很方便。荷蘭語也是同個家族的,但是沒德文那麼通,但瑞典語用戶去學荷語,門檻不高。

瑞典人口只有九百多萬,比比利時少,因此,瑞典語的「用戶」也就真的很少,除了瑞典之外,瑞典語是芬蘭的第二官方語,在芬蘭還有一些人使用瑞典語,愛沙尼亞也有一些瑞典語使用人口。若加上跟丹麥語和挪威語還有德語的相似相通(相知相惜),學瑞典語的好處就突然變多了,北歐地區加德語區、荷語區大略可以通(吧),還是要看個人領悟力啦.......但說真的,學了瑞典語,大概就不用怕德語了。

瑞典文多了三個字母;ö,ä,å,很可愛,點點跟圈圈不要弄錯,因為發音完全不同。文法滿複雜的,動詞時態很多,連放在類似英文的助動詞後面,也要有特定的時態,雖有規則(很多組),還有很多不規則動詞要背。可數名詞分為en和ett兩種,這兩種不是陰陽性,也沒有什麼規則,不太能分辨,就是得記得。然後依照en和ett的不同,又有各自不同的單複數、指定不指定的變化。所以除了動詞時態變化要背之外,名詞也有得你背。除此之外,所有格和形容詞也會跟著名詞的en、ett不同,單複數不同而跟著變化,所以這也要背。

如果你覺得英文很難,建議你去學一下西班牙文,如果還是覺得難,那就再學一下法文,學了法文如果還是覺得英文難,就來學個德文或瑞典文,保證你馬上愛死英文,並且還會說:「天哪,這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怎麼這麼可愛!」英文真的相較大部分語言,單純多了,就像我的美國鄰居們一樣。

瑞典語的y發音很像中文的ㄩ,這是雙方的優勢,每次有瑞典人跟我說中文很難,我就會教他們說有ㄩ的詞,然後大大誇讚他們已經成功跨出第一步:「你看,你已經會其中一個別人發不出來的音了,很簡單吧?」(特地為大家用翻譯米糕翻好的)真是為了國民外交鞠躬盡瘁啊!

瑞典語也是以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口音作為「標準」音,我在的韋克舍屬於Småland,是有很獨特口音的地區,常常會被其他地區的瑞典人笑的口音,非常著重母音,瑞典人說這裡的口音很丹麥,我學伴常被他同學們笑,但我覺得這種地方特色才可愛,所以如果我可以進階到會日常對話,我也要學這種道地的口音,安ㄋㄧ家洗愛台丸,大ㄟˊ公ㄉㄧㄜˋ母ㄉㄧㄜˋ?另一個特殊的口音,就是北部的吸氣音,邊說話邊用嘴吸氣,老師說這是北方人的特殊技能。而位於海口的哥德堡(Göteborg)也有屬於瑞典的海口腔,聽起來很熱情奔放。不同的口音總是很讓我著迷,但也要掌握語言到一定程度之後,才可能享受這種多元帶來的樂趣,現在還停留在聽別人敘述的階段。

影片告訴大家Småländska聽起來怎樣,第一遍是一般瑞典語,拼音換了之後的就是我們這區的口音,很酷吧?

有關瑞典語的有趣用詞與文化觀察,下次再聊。